筷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筷子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须警惕海外媒体捧杀

发布时间:2020-07-20 15:55:07 阅读: 来源:筷子厂家

中新网1月11日电 《香港商报》1月11日发表题为《中国须警外媒捧杀》的文章说,岁末年初,“中国话题”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与以往不同的是,西方媒体摒弃了从前“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转而对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与参与国际事务的表现大加赞赏。专家分析,当中国日渐壮大时,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评论还会继续变化,既反映出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心,又预示着其中国政策将不断更新。对于中国来说,所要做的是专注于自身发展,以平常心面对外界褒贬,对国际社会的关注,不应过度敏感。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岁末年初,几乎所有的国际主流媒体在展望2008年时都将眼光聚焦在了中国。2007年12月22日,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里亚在名为“中国2008”的年终特刊中指出:“2008年是中国的。美国是时候制定长远的对华政策了。”此后不久,经常在美外交决策层内传阅的重量级刊物《外交》杂志也在2008年1、2月合刊号上专门论述中国。“中国的崛起无疑是21世纪上演的伟大戏剧之一。中国非凡的经济增长和积极的外交已经改变了东亚,而且在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将有更大的增长。”而法新社在其年终特稿《中国处处呈现崛起迹像》中认为,“奥运会将给北京的经济和政治带来一个全新突破,将成为中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一个跳板,几年来中国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巨大国际考验的到来。”法国《世界报》1月4日发表的题为“如果没有中国,我们该怎么办”的文章指出,对世界经济来说,中国是一种恩惠,“中国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活力”。英国《独立报》1月1日头版以“2008:超级大国的诞生”为题,全面分析了中国过去一年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上取得的成就,也对中国在2008年的表现进行了积极乐观的预测。在亚洲各国关于2008的预测中,中国也是一个重点。韩国《中央日报》策划的新年中国特别报道在引言中说:“中国崛起是2008年的话题,以2008年为起点,地球村将以中国为中心运转。”日本《读卖新闻》1月1日社论提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地位发生动摇,多极化世界的趋势,越发明显。另外,中国保持着惊人的经济增长。几年内将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2的经济大国。同时军事实力也不断扩大,迟早在军事方面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一“极”。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渖丁立等学者认为,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令西方既惊讶,又不太服气,这给媒体抒发见解提供了太多的理由。渖丁力对记者说,从最近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报道看,颇有“百花齐放”的多元倾向,情绪化色彩有所减少,更多的是把中国的发展作为一种客观现实予以评估。

“中国既富有又贫穷,这在现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脆弱直接与它的惊人崛起相连。”美国《银屑病会传染不新闻周刊》少见地用“脆弱”这个词形容起中国来。渖丁力认为,从这些语言表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过去“黄祸”等词语,显示出西方社会审视中国的视角变得更为中性、多元和复杂。表明西方在观察中国时已基本摆脱了过去“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趋向于站在更理性的角度看待中国发展,对中国的描述也更深刻、更丰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可以看出,在经过仔细观察后,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产生了改变,更趋于客观地看待中国。在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陈有为看来,西方对中国的年终评论有几点与往年不同。“一是担心中国超越西方;二是回避中国成就的背景原因;三是少谈‘中国威胁’,探讨如何对策。这反映出决策者和舆论界对中国迅速崛起的不安。他们看到形势不可遏制,但又捉摸不定究竟该以何种手段来应付中国的崛起。”

专家指出,事实上,尽管近年来外界对于中国的论调不断变化,持续不断并更为集中,中国民众却已不像从前那样过分在意“外界到底在说什么了”。

2007年底,法国社会研究所在对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后表示,超过80%的欧洲民众认为中国已经是除美国外的“二号强国”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调查公布后不久,中国某著名网站针对该话题进行网上调查,投票结果呈现“一边倒”,约八成网友把票投给“反方”———中国还不是世界强国。有意思的是,“欧洲民调认为中国是第二强国”这一消息,在国际媒体并没有被广泛报道。而在中国,也没有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与太大的激动。有学者认为,事实证明,中国人并没有因“第二强国”而沾沾自喜,这和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人可以说不”的声浪大异其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表示,“别人怎样评说我们,那是别人的事情,但对正在经历迅速发展而又从未有过大国体验的国人来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精神,面对各种各样的评价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既不怕‘棒杀’,也不因‘捧杀’而盲目乐观,必须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心态来准确把握国际舆论的走向。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外国人看得清楚,还是中国人更清楚?”他说。

在时殷弘教授看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越来越大,西方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一方面使得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情绪越来越厉害。另一方面,无论其动机如何,他们最终会把中国看得更清楚、更深入,也就可以看到中国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时殷弘说,中国最多只能算是“单项冠军”或“跛足巨人”。他解释说,从国土面积和人口上看,中国毫无疑问是个大国。中国的GDP总量、外贸总额、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治地位也表明了中国是一个强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在硬实力方面,中国的军事力量还相当有限;从软实力上看,中国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诸如两极分化等问题的确很多且很严重,这也是目前从政府到民众都在讨论的话题。此外,与美国、欧盟、俄罗斯相比,中国在一些领域所发挥的国际影响还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的GDP总量在世界排名靠前,但人均GDP还远远落后于其它世界强国。“因此,中国是一个‘打折’的强什么病因导致银屑病国,一个局部强国,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强国。”时殷弘说。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对于西方舆论的赞美,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国力日渐强大,自然是振奋士气的好事。不过,外界如此高看中国经济,多少也让人有些警惕,是否在捧杀中国经济呢?

“外电炒作中国崛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在年终阶段外国媒体对此进行盘点也属正常。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发展如此迅速的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不可能不引起世界的关注。”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教授表示。他认为,中国本身的国际形像塑造还不够完善,外界对中国的定位也还不清楚,眼下还未找到清晰完整的应对中国的战略。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对中国的看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面对苏联东欧巨变,来自西方的“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之后,随着中国稳定发展,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的巍然屹立,西方舆论开始大谈“中国威胁论”,从政治、经济、金融、环境以及发展模式等各方面分析中国崛起可能对西方利益构成的冲击。近年来,当中国的崛起越来越成为事实,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建设性作用日益突出时,西方国家开始更多谈论的则是“中国责任论”。

“出现各种看似矛盾的有关中国的论调也属正常。在中国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论调肯定会越来越多,中国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秦亚青指出,“在欧美强国看来,中国的崛起无疑会冲击现有的国际秩序,他们肯定会抱着防范的心态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如今,有的国家将中国崛起看作是机会,有的看作是威胁,有的则完全是出于炒作、捧杀的目的。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的热捧会越来越多,无论别国抱以什么目的,中国都要以平常心态面对。中国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关注,不应过度敏感。”(顾安安)

最新的php网站技术框架

android测试用例

android ui基础教程

android测试与调试实战